公益傳播_我沈默不代表我想要 性同意權由「我」說了算
過往,台灣及許多國家對性侵定罪的標準往往採取「違反意願模式」,也就是說,只有被害人明確拒絕,或戮力抵抗,加害人仍強行與被害人發生性關係,才有可能被認定為性侵犯罪。然而,近年來加拿大、瑞典和丹麥政府紛紛修法,變更性侵害定罪標準,將過往「只有暴力脅迫,或者可認為被害人不能抗拒,才算是性侵害」的法律標準,修改為「只要非合意性交,就屬性侵」。
近來有許多團體也極力倡議,認為台灣也應重新建構性侵害的構成要件,捨棄過往的「違反意願模式」,採取「積極同意模式」,破除長久以來的強暴文化,肯定人人都擁有性自主權與性同意權,建立「沒有同意,就是性侵 」的觀念。
現代婦女基金會疾呼:沒有同意就是性侵
長期致力於性別暴力防治工作的現代婦女基金會公益行銷部主任吳姿瑩說:「我們長年推動『沒有同意,就是性侵』(Only Yes Means Yes)的倡議,就是希望社會在面對性侵害案件時,不是詢問被害人『為什麼那麼晚了還沒回家』,或是被害人明明已經說『不要』了,卻仍舊檢視被害人是如何拒絕。我們更應該轉向加害人提問『你是否取得對方的同意』以及『你如何取得對方同意』,這才能徹底翻轉性侵害的責任歸屬。」
吳姿瑩分享,曾有個男學生在學校,憂心如焚哭著告訴教官,自己被告了,因為他和一名女同學發生關係,但女學生當下並沒有同意,隔天便去警局報案。男學生告訴教官:「我不知道為什麼她要告我,她沒有說不要,我以為她也想要,只是不好意思說。」
關於性同意權,許多人仍存有迷思,認為女性只是因為矜持,就算告訴你「不要」,其實是「想要」,長久以來類似的迷思讓台灣不少女性面對性侵的威脅。吳姿瑩表示,在教導「Only Yes Means Yes」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細緻的地方需要討論,這是一種動態的詢問過程,雙方可以透過肢體、語言和眼神等方式交流,確認彼此是否得到「同意」的訊息,尊重對方可能在上一刻表達可以,但下一刻拒絕的動態變化,並且尊重對方可能同意接吻但不同意發性行為等個人選擇,每一個選擇或環境其實雙方都應該能開放、安全地溝通,最重要的是,只要沒有獲得對方的同意,即使對方表現出沉默或遲疑,也不應該認為對方是同意發生關係。
性平觀念扎根校園 教導學生性同意權
2015年美國校園使用「喝一杯茶」作為教導性同意權的教材,將性邀約比喻為邀請對方喝茶,這個教材想教導學生的是,當你提出邀約,對方有權決定喝與不喝,即使一開始他同意,但後來都沒喝,你也不能強迫他喝完;如果對方無意識更是不能詢問或強迫他,而要確保他的安全。現代婦女基金會性暴力防治組社工督導張妙如補充,台灣在推動性同意權的教育時,可以運用「借手機」的方式讓學生練習,告訴學生,如果你今天想跟別人借手機,你會怎麼做?你是否會得到別人的同意,才拿走手機,同樣的道理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與人發生性關係,也應該獲得別人的同意。
吳姿瑩說:「歐美國家因為國情的差異,青少年做性探索的年紀都很早,因此他們的性教育教案設計地相當細緻,會談到如何在不破壞氣氛下,詢問對方的意願,但台灣的性教育不像國外那麼開放,因此在性同意權的教育方式會與歐美國家有所差異。」
Only Yes Means Yes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即是尊重,並非如網路上有人說:「Only Yes Means Yes就是要我們發生性關係時,請對方簽同意書、錄音或錄影,證明對方同意。」吳姿瑩回應網路上對性同意權單一且錯誤的認知,她說:「雙方發生性行為,當然不會以簽同意書或全程錄影的方式來確認意願,而是在每個當下,都以讓對方感到安全和尊重的方式,詢問對方的意願,總而言之,就是學習尊重他人的身體和性意願。」
打破強暴文化 翻轉性別刻板印象
除了推動Only Yes Means Yes的倡議,現代婦女基金會也積極想打破社會中常見的強暴文化,和對於性侵的印象。張妙如表示,當人們談論性侵案件時,很容易發現社會與論傾向檢討被害人的言行和穿著,這對女性透露出一種訊息,彷彿女性就該自我保護,如果妳沒好好保護自己,被性侵就是妳的錯。有時,家人和朋友雖然相當關心性侵受害人,但他們表達關懷的方式,仍舊充滿強暴文化的迷思,像是「我就叫你不要穿這樣」或是「就跟你說過女生要早點回家」等等話語,這些都讓性侵受害人更為受傷。
之前現代婦女基金會架設匿名留言板,邀請性侵受害者寫下他們的歷程,如果願意的話也能留下電話,社工能透過留言板給予建議,也能與受害者聯繫,提供更多的支持。吳姿瑩觀察,大部分的性侵受害者仍舊很難向外尋求協助,她說:「我們收到了數百則的留言,但留下聯絡方式的人不超過5位,比例相當低,我們認為性侵不應該被污名化,我們應該改變這個議題的形象,讓更多人願意向外尋求協助。」
「如果將性侵害這件事說出來,會不會有人相信我呢?」這樣的念頭常常盤旋在受害者腦中。對於受害者而言,要說出這段經歷已是如此難以啟齒,有時一旦開口說了,收到的回饋反而讓自己遭受二次傷害。吳姿瑩建議,當有人與你分享他性侵的經歷時,請你好好傾聽,因為他很有可能在試探你是否願意相信,若你聽到這些經歷,馬上表達不相信的訊息,那麼,這個受害者可能從此就不願向外求助。「『我相信你』這四個字對被害人而言相當珍貴且重要」吳姿瑩說。
儘管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最新編布的「性別不平等」指數,2021年台灣的性別平等表現為全球第6名,亞洲之冠,但台灣社會面對性侵案件時,仍能耳聞充滿性別刻板印象和強暴文化的話語,如何讓臺灣能真正朝向性別平等、多元尊重的社會邁進,或許每個人都該對性同意權有更深度的認識,才能讓不同性別的人,都能安全且自在地在台灣這片土地生活。
原文_公益傳播
文/吳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