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聽不見的自我
小星從小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身為老大的她被賦予了許多「好榜樣」的責任,認真、乖巧的形象讓她成為聆聽他人、不會拒絕別人,而自己的需求卻變成是最後的考量。
漸漸地,身上背負起越來越多的責任,她忘記了自己的聲音,覺得父母看不到她,也感受不到父母對她的愛。
在疫情開始,小星的前男友經濟收入銳減後開始染毒,藥物造成的幻聽以及情緒不穩,讓小星開始承受不間斷的暴力。
男友除了肢體上的暴力外,經濟上也予取予求。而在每一次暴力之後,是越來越誇張的道歉,從悔過書到跪地求饒,但暴力也一次比一次更為嚴重…不斷的威脅與對未來未知的恐懼,也讓她遲遲無法對外求助。
來到現代婦女基金會後,社工協助她聲請到保護令,也安排她開始進行諮商。
某次諮商結束後,她騎車在十字路口,直走是海邊、右轉是回家。小星心中萌生出:回家又是無止盡的痛苦,乾脆直行跳海去死一死好了…
但又想到,「乾脆讓父母知道自己的痛苦後,我再去死好了…」
於是,她右轉回家和父母大吵一架,把從小到大心中的壓抑、痛苦和難過一股腦兒傾出;大吵之後,父母對待她的態度改變,她自己也改變了。
好好愛自己,你會更有力量
她不再應付其他人對她的期待,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用再扮演乖乖牌的好人,找到自己的價值,知道好好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這段陪伴的路程,社工協助小星擬定了安全計畫、法律資訊提供、保護令聲請全程的協助,包含刑事案件的陪同出庭、情緒支持陪伴、親密關係/原生家庭議題討論…等等。
社工帶著她去認識、思考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讓她慢慢地釐清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再只是單純聚焦「現在遇到家暴了,你應該要積極聲請保護令保護自己」。
在小星正式進入諮商後,社工不只是讓心理師協助她,而會在每次的諮商後陪著她整理:在這次諮商過程中 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在諮商中「學習到的一件事情是什麼?」,這樣的回顧與思考讓每一次的陪伴都是有意義的。
社工也在陪伴的過程中透過各種工具像是會談、或是不同的牌卡作為媒介,讓小星更看見自己;今年,則是要開始陪同小星進行每月一次的自由書寫練習,學習更認識真正自己。
我們要陪伴的是她的「全人」,不僅是陪伴現在受傷的她、還有過去受過大大小小傷害的她,以及未來的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