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當關係成為一種練習

2024/03/05

那天,我們在社區裡擺攤,透過情緒牌卡的小遊戲,邀請家長和孩子互相抽牌並表演出抽到的情緒,讓彼此猜猜看抽到的是什麼情緒卡。我們看到不管是爸媽還是孩子都瞬間被大展身手的對方所吸引,生動活潑的表演逗得彼此哈哈大笑,即便是命中率最高的「生氣」也在彼此的活力下,成了更親近的瞬間。

其實,那時候的他在攤位附近徘徊幾次,最後在活動將近結束的時候才慢慢靠近,略帶點猶豫的表情開始說出他和太太的故事。結婚十多年後的他們,忙碌於工作、孩子照顧和日常生活中,但不斷的摩擦逐漸累積,越溝通越無力,他突然覺得不知該怎麼和對方說話;孩子則在他們屢次的爭吵或冷戰中學會了躲避,房間關緊的門裡、戴著耳機、滑著手機成了孩子的日常寫照,這樣的狀態又成為了夫妻彼此爭執和指責的另一個開端點。

在社區駐點的2 年多裡,我們透過「社區講堂」與許許多多的家庭相遇,我們共同學習如何和自己、和家人相處,而學習並不是透過單一的解方,或是找到一個完美無缺的方案。課程裡和彼此學習到的是學會聆聽自己、學會聆聽伴侶、學會聆聽孩子的聲音;學會看見彼此的不同,也學會看見彼此的在意。

還記得在一起練習溝通姿態時,有位成員分享當看到練習的夥伴舉起手指對著她時,她瞬間想起小時候因為小錯而被母親大聲責罵,也想起和伴侶爭吵時,伴侶怒吼著靠近她的畫面。

這樣的分享讓成員們都想到過往中曾經面對的那個重要的他或她,而此時扮演著指責型的成員則說:「一直舉著手其實好累,但我想把手放下來時,卻覺得怎麼站都好彆扭。」聽到這句話的同時,成員們都靜默了一段時間。印象深刻有位成員說:「其實我不是真的想責怪另一半,而是更期待他能夠先看見我忙了一天後的疲憊和負荷,而不是一回來就用一種什麼事情都沒做好的眼光看著我,而每次彼此爭吵生氣後,我覺得更累了。」

來到親子關係講堂的一位母親,她無奈地分享過動的兒子總是靜不下來,不管到哪都會闖禍,讓她覺得疲於奔命也害怕別人的眼光,有些時候她也好想逃避,於是只能用打罵的方式希望讓孩子停下來。在講師邀請成員一起排列分享自己兒時的經歷時,從開明到嚴厲的二個端點,她勇敢地站在最靠近嚴厲的那一端,才感受到其實自己也未曾被好好地對待過。

在社區裡,我們共同建構出一個有別於家庭和職場以外的空間,可以和彼此分享、連結與學習的「第三空間」。因著我們對於關係的期待與重視,所以我們將持續學習和練習,從與自己靠近到與其他人靠近。

文/ 家庭支持組督導 曾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