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說出口

同志伴侶衝突暴力諮詢網站

×
×

【專欄文章】同志族群尋求協助特性

同志族群尋求協助特性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文宣部主任 呂欣潔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自1998年開始服務同志(LGBT)朋友及其親友,每年超過五萬人次的服務量,對於台灣的同志社群相當了解,加上同志社群2009年開始和現代婦女基金會合作發展「同志親密暴力」方案,這五年來有許多同志朋友們前來向我們求助,根據工作經驗,我們可簡單將同志族群尋求協助的特性分為以下幾類: 

 

  1. 擔心曝光的同志身分 

同志身分是否能夠保密,通常是求助者最在意的一點,目前由於台灣的社會氛圍對於同志依舊不甚友善,當事人常在面對工作或家庭時感受到對於同志或當事人性別氣質的歧視或壓迫,甚至這兩年來,許多反對同志的歧視言論四處傳播,對身處在異性戀為多數的台灣社會中,在在都影響到當事人出櫃的意願,甚至會影響到當事人的身心狀況。如再加上當事人處於一個高衝突或暴力關係之中,多數人會相當在意自己的同志身分是否有曝光的可能性,如有可能會影響到工作或原生家庭關係,通常當事人的被服務意願即會降低,甚至偏向不願意被服務。  

  1. 資源匱乏的無力感 

身為第一線助人工作者,目前家暴網絡(包含社政、司法、警政、心理諮商等資源)中對同志當事人或相對人有足夠理解的工作者並不多(其實是相當缺乏),熱線與現代婦女基金會時常必須費盡心力,才能夠為同志當事人尋找到合適且能夠使用的資源,更別說目前的家暴庇護資源對於同志的不友善以及不了解,也沒有適合男同志當事人可使用的庇護單位,關於要後送的心理諮商資源也相當稀少,且多數集中在台北等都會區域。熱線就曾經接到數通報案後警察不甚友善的求助電話,但身為助人者的我們,也沒有相關友善的警政資源可協助轉介或即刻協助,助人者與當事人其實是同等的無力。  

  1. 與正式系統之間斷裂的信任關係 

在服務的過程當中,筆者幾乎每次接觸同志當事人,對方都會再三確認詢問:「113不是保護家庭的嗎?同志可以嗎?」或是「那些社工會了解同志議題嗎?」,就算是幾經確認,當事人依然常躊躇不前,除非由我們(同志機構)百般掛保障,許多同志當事人才能夠跨出求助的第一步。長期以來同志社群或個人,對於政府在政策的各個面向排除同志與其親密關係,所造成的信任關係的斷裂,完全反應在求助的被動性與不願被服務的意願上。如此長期的彼此陌生,又豈可能在三年五年間將創傷弭平,進而建立信任關係?  

  1. 分手之後才願意出來求助 

目前我們所經手的服務案當中,有絕大多數都是分手之後才願意出來求助,但細問分手前的關係狀態,其實多數早顯露出高衝突的關係樣貌,我們可由此假設,許多同志伴侶或缺乏關係中的協調、協商或溝通能力,而這一點也有相當大的可能是市面上極度缺乏同志伴侶的相處教育以及情感協商的教育之故。許多同志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常必須倚靠自身之力去面對大社會的不友善、歧視、甚至壓迫與霸凌,長期缺乏支持系統,加上沒有足夠資源提供多元的情感範本,在面對關係困境或挫折的時候,自然很容易使用較負面的方式來處理。長期關係的維持本來就需要不只兩人、更是身邊周圍的人的支持和協助,沒有任何一對異性戀夫妻是獨立於家庭或社區之外生活的,然而同志伴侶的處境卻常向汪洋中的一條船,自然異常艱辛。  

 

綜合以上各點,我們發現同志當事人與相對人其實都有其特別之處,需要細緻的梳理其狀況,以及建構貼近其需求的服務。台灣的家暴網絡工作及服務已成為獨步亞洲的重要里程碑,期待能夠真正看到多元性別的需求與現況,需要大家「異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