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下的療癒空間
司法院統計資料顯示,台灣2021 年離婚訴訟終結案件數有2,437 件,而與子女監護權相關議題者有499 件,意思是在去年即有將近3000 個家庭面臨離婚以及爭奪子女監護權議題。
在法院內訴訟雙方糾結於「輸、贏」的二元對立思維,所以過去最親密的愛人,在法院裡成為最仇視的敵人。為了彼此的價值觀、用錢習慣、教養孩子教育、兩造之間的工作想法對簿公堂,或是想要在婚姻、與親密關係中爭得一個公平。離婚需要處理的,不只是財產分配、身分、子女照顧的現實問題,更多的是壓抑不住排山倒海的情緒,產生出「我要拿自己的人生跟他告到底」這樣的憤恨與不甘。這樣的情緒風暴往往造成終生的創傷,也讓自己的子女在家事訴訟中,淪為雙方情緒風暴中的受害者。
心理諮商在法院內,像是一個特別的療癒空間,讓無法停下腳步的個案,可以好好的閱讀自己的內在,有系統且穩定地與自己對話,好好接納省思自己。心理諮商也像是一個家務整理師,協助個案可以好好打掃、清理自己內在的空間,找出混亂、充滿灰層的心底房間的鑰匙後,鼓勵個案打開走入,協助讓自己的心底房間通風與整頓。
除此之外,法院內的心理諮商,還會帶領婚姻、親子訴訟中的雙方,去看到目前的決定對雙方以及孩子的影響,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法院內目前的諮商主要提供給婚姻、親子訴訟案件,或是因婚姻、親子問題而產生困擾的個案。目前形式有兩大類,一種「個別諮商」,另一種則為「婚姻/ 親子諮商」,兩者的區分主要是依諮詢的對象與議題屬性等不同。「個別諮商」主要是先將自己的議題處理好,再與別人建立關係,適合需要多一些安全感的人;「婚姻/ 親子諮商」,則在幫助雙方尋求更有效的溝通方式,攤開彼此的感受、想法,藉由專業心理師客觀的判斷與介入,協助雙方達成共識。
不少個案在個別諮商後給予回饋:
「讓我了解自己,有助於情緒的舒壓,我不是被害者,是生還者,我將學習放過自己,而釐清楚事件面貌後,更能確定自己的決定」
「感謝諮商師協助我探究問題與情緒被害的原因,且透過諮商將想法表達給對方知道;透過諮商師的聆聽,也達到撫平情緒的效果,且幫助我與孩子的相處;透過諮商比較知道彼此的界線以及情緒表達與處理方法,也可以有機會討論家事分工與親密需求問題。」
我們希望透過諮商服務,讓在進行訴訟的當事人的情緒能得到疏導。而對於訴訟的雙方,提供一個撫平情緒以及讓對方了解自己需求的空間。在這樣的過程中,練習從二元對立的思考中,轉換成多元與包容,減少因訴訟對立影響自己與孩子,進而給自己與對方更多理解與對話的機會。
文/ 駐台中地方法院家暴暨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謝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