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活動紀實】性別暴力OUT !共創友善環境 多元性別暴力防治論壇

2023/12/04

「我是男同志,被另一半打了,可以去報警嗎?警察會怎麼看我們呢?」
「我跟前任分手後,他在網路上罵我,還曝光我的同志身份……」

現代婦女基金會投入同志親密暴力防治工作以來,深刻感受到多元性別的朋友在遭受伴侶暴力時,會擔心求助後自己的身份在網路上曝光、遭受到異樣眼光,甚至干擾到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112 年10 月,本會與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共同為多元性別族群發聲,特辦理「多元性別親密暴力暨數位性別暴力實務論壇」,設計在地化服務模式及數位性別暴力兩大主題,邀集4 個投入性別暴力防治的民間組織,包含勵馨基金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展翅協會及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來分享實務經驗。

在論壇的一開始,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李美珍表示,大眾不熟悉多元性別議題,所以社會要持續討論溝通,很感謝現代婦女基金會在新北市發展多元性別親密暴力族群服務方案,分享服務經驗。本會執行長邱淑華則指出,同性伴侶暴力通報案件僅佔全臺求助比例2%,因為他們擔心通報要出櫃、視同背叛另一半,或是在求助過程中遭遇到不友善的對待。此外,現行的家暴體制如何服務多元性別個案,配套是否足夠,是長期以來家暴防治網絡面臨的服務挑戰。

「在地化服務模式」的主題中,本會教育宣導組劉容任主任分享了服務中的發現,多元性別的當事人們擔心不被理解的孤單感,同時助人工作者也會擔心在資源有限、以安全為主的工作策略下,難以靠近當事人們的內心、回應他們的需求。例如一名當事人小風(化名)遭受前任伴侶暴力,但因聲請保護令的開庭通知寄到前任伴侶住所,使得前任伴侶的同志身份在家中曝光,引來家人的不諒解,使小風受到怪罪並深感自責。社工除了重視安全的權益之外,更要同理小風的心情、陪同小風探索自己在關係裡的權力位置,及如何因應出櫃引發的風暴。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徐筱婷社工師則分享了在性別暴力當事人身上,還有不同的身份標籤、社經背景等因素交織而成的多重歧視困境。在這樣的困境中,加上深感現有資源的限制,推動了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的工作,以「創傷復原」的觀點協助長期受暴的多元性別個案,另從他們的需求出發,建構友善的自立宿舍使服務對象能暫時有一個安心的棲身之處。

而在「數位性別暴力」的主題中,本會教育宣導組黃傳馨督導分享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數位性別暴力盛行,多元性別的受暴當事人亦深受其害。例如,親密暴力伴隨著科技跟蹤騷擾,如影隨形的定位、連環訊息及電話;散佈性私密影像;冒用身份創假帳號,並發文謾罵、誹謗名譽;遭對方利用網路社群連結網友們霸凌等狀況,諸多的數位暴力影響到真實生活,使當事人們的人際關係受到影響,為了爭取權益而必須面對繁複的訴訟程序。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杜思誠秘書長引用研究中指出,非異性戀者遭遇數位性別暴力的高比例,並說明在LGBTQ+ 社群裡,面臨到許多遭仇恨言論、被迫出櫃、性私密影像遭外流等處境,經常性地發生在多元性別朋友的生活中。在論壇中,杜秘書長特地邀請了一名同志朋友,現身分享遭遇性私密影像外流的經驗,即使歷經多年仍會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影片,甚至遭人惡意剪輯重製。

最後兩位分享者是展翅協會的陳怡瑾處長、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劉昱均執行秘書分享實務經驗,陳處長說明兒少性剝削的現況,不肖人士利用權力不對等來強迫或操縱兒少參與性活動,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劉執秘介紹了其主持的性影像處理中心如何協助被害人,並從中分享數個同志案件,因影像外流而使同志身份曝光,進而生活圈、工作場所等受到侵擾,然而卻擔心求助後遭受異樣眼光,使得報警意願降低。

除了七位來賓精彩的分享外,論壇也邀請了政治大學社工所王增勇教授、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廖珮如副教授,分別針對來賓分享的內容予以回應、提點,為論壇更添光彩。

「多元性別親密暴力暨數位性別暴力實務論壇」圓滿落幕,希冀透過論壇的設計,使家暴防治網絡的專業人員們更理解多元性別者的困境,並思考如何持續開發更貼近需求的服務,另盼社會大眾重視LGBTQ+ 族群面臨的性別暴力議題,共同創造安全的社會環境。

文/ 教育宣導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