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建立社區支持,陪伴家暴家庭

2021/10/01

自1998年家庭暴力防治法公布施行後,23年來通報量大致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即達到14萬件多;其中尤以親密關係暴力通報為大宗,幾乎占一半比例以上。而家暴事件有私密性,通報後多由社工人力以被害人為服務對象,提供以人身安全為優先的主要服務,但對於有多重問題、或長期複雜關係衝突議題的案家,後續想重建家庭生活並不容易,有時易形成社會孤立狀態、重覆發生家暴事件,無法回歸社區。

 

2018年行政院公佈「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其中敘明保護性個案家庭多有貧窮、失業、負債、酗酒、藥物濫用、精神疾病等多重成因,因此希望發揮「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核心精神,重建鄰里互助信任、建立跨體系合作機制,回應此類家庭的多元需求。但第一期的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主要仍致力於社福中心佈建、補充社工人力、成立篩派案中心,整合各通報系統、將跨系統的資訊介接與勾稽、架設區級跨機構會議平台等;在家暴服務體系下公私協力的具體進展僅有增加篩派案的流程、高危機個案回歸公部門,其餘尚有待持續發展。

 

另外回顧國內家暴防治發展,社區防治的角色很少。社區家暴防治部分,主要以中央2012年起大力推動的「街坊出招」家暴宣導預防計畫,鼓勵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進行社區志工及居民對家暴的敏感度訓練及家暴通報宣導。這兩年有些縣市政府雖開始推動里長學習簡易助人技巧,但家暴涉及家庭隱私、家暴成因多元複雜、處遇介入的專業性等,與其他社區服務相比難度頗高,無法單以目前福利社區化的志工工作模式進行。

 

本會於2020年開始實驗家暴社區工作模式,轉換服務視野將個案服務轉至家庭,以整合家庭服務為介入目標;更結合過往發展台北市南一區社政資源網絡的經驗,進一步從正式資源網絡連結,拓展至社區資源的發掘。今年起更引入第七屆傳善獎的資源,希望於社區中建立據點。透過一般化、正常化家暴家庭的需求,分別以身心健康、經濟就業、家庭支持、關係穩定等四個面向,開發並連結相關在地資源,以此轉化社區對於家暴議題的抗拒或擔憂,朝向以家庭「關係經營」、「溝通」等正向化目標,減少社區對於家暴標籤化的衝擊。透過發展可親近的、貼近在地居民家庭需求的服務方案,持續活化在地社區據點的角色,成為在地的組織一員;同步藉由社區組織工作,期望透過在社區蹲點、挖掘與社區共同性的需要,來發展具在地特色、並能回應家庭需求的工作形式及支持方案。

 


Photo by Kristina Litvjak on Unsplash


文/ 家庭支持組社工督導 曾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