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小小的兔兔

2023/04/28

「媽咪媽咪,我要妳陪我」,小小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媽咪,希望媽咪能陪小小玩扮家家酒。

媽咪略顯疲憊的跟小小說:「媽咪工作回來,好累,先讓媽咪趴睡一下好嗎,妳先自己玩」

小小不懂為什麼媽咪只想睡覺,不肯陪自己,失望的眼眶打轉著淚水,拉著媽咪的手,但此刻的媽咪已經累癱在沙發上睡著,聽不見小小的喊叫,小小生氣的嘟著嘴發呆。 

當小小來到社工的面前,與社工述說著,這是我的好朋友叫「兔兔」,跟她打聲招呼吧!

社工問:「兔兔妳好嗎?」
小小代兔兔回應,「我不好」
「為什麼說自己不好呢?」
小小再代兔兔回應:「因為媽媽都很忙,都不陪我玩,所以兔兔很無聊」
「那兔兔有其他好朋友嗎?」
兔兔想了很久,回答:「沒有,我都自己玩」
「那小小有其他好朋友嗎?」
小小立即低頭不語,許久未回應,社工再說話,小小也不回應,只願意以兔兔的角度來回話... 

小小是小一女生,父母親因個性及家暴問題分開後,與母親獨自居住著,媽媽為了撐起家計,因此每天工作滿檔,才能勉強支應著家庭的生活開銷。

經濟壓力與工作的身體疲憊,早已讓媽媽無法再顧及小小,只要讓小小有飯吃,有書讀,對媽媽而言即是最重要的。

小小也因過往目睹父母親的衝突事件,變得較為內向,並且不愛與他人說話,每天只想黏著媽媽;但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到家已滿是睡意,無暇顧及小小,也顧不得小小還很需要主要照顧者陪伴、玩樂的心情,及對親情的渴望。每每失落的小小,慢慢的越來越不開心。

後來出現了一個好朋友叫「兔兔」,只要有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小小都會與兔兔分享,不論在家、外出、吃飯、睡覺也都要帶著兔兔,讓媽媽也覺得十分頭痛。

當小小初期接受目睹兒少服務時,面對社工也總是不予理會,只願以兔兔回應,不願以第一人稱與社工對話。社工透過定期、長時間的陪伴,小小才慢慢的願意偶爾說說話,願意卸下心防,並抱怨著媽媽總是沒有時間陪小小玩。

社工看見了小小的心情,也深知小小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透過一次次的服務,也讓媽媽了解小小的心理狀態及需求,媽媽逐漸也可以體會為什麼小小會變得不一樣,而用「心」去理解小小,並改變自己的方式。

對於社工而言,不僅是直接的讓孩子去改變,若能讓主要照顧者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促成關係改變,更是親子路上難能可貴的事情。

(文/ 新竹工作站社工 廖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