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聽見孩子內在真實的聲音

2021/10/01

我們發現.....

許多孩子會把家中的暴力視為秘密,擔心被同學、師長知道後,會被同學嘲笑,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受到暴力的影響,有些家庭的親子關係會有呈現權力鬥爭的現象,讓親子變得兩敗俱傷。當家長以為孩子會忘記父母的爭執而不去面對,有一天孩子會告訴你,他其實一直記得,而且覺得很受傷。

芋頭從小就目睹家庭暴力,內化了這些目睹暴力的經驗。社工在跟芋頭遊戲的過程中,發現芋頭善於掌控遊戲的主導權,希望社工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遊戲,常常對社工說:為什麼就要聽你的不可以聽我的、你閉嘴、我沒有感覺在玩…等等的語言。有時候社工感到滿臉問號,只是提出想法,為什麼芋頭突然這麼生氣呢?有時讓社工感到挫折與生氣。 

社工運用創傷知情的眼光重新看待芋頭的行為,發現除了目睹父母的暴力狀況(父母的權控議題),芋頭也很少可以自己做決定,經常被大人提醒:你不可以這樣做、這樣會傷害到別人…。從芋頭的角度來看待,他感覺到的是自己被忽略、大人不了解我、不相信我、而且我總是要先考慮到別人。芋頭因為自己的聲音沒有辦法被大人聽見,所以漸漸地就會開始表達:又沒有關係、我就是想要,或者用激烈的方式(例如打媽媽) ,希望大人可以聽自己的話。

在許多大人的眼中,不免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缺乏同理心、沒有禮貌、不受教…是不是未來遇到跟同學的衝突就會使用暴力。因此,家長開始使用更激烈的方式管教、或是說道理給孩子聽,卻一直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需求,而失去協助孩子面對與一起想辦法的機會,這不僅傷害了親子關係,孩子也學習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為自己負責任。

社工也看到家長其實有極大的壓力及無力感,家長擔心外人看待自己家庭的眼光,自己是不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進而產生更多的焦慮感,這也讓親子互動逐漸呈現惡性循環。

後來,孩子在跟社工會談後,漸漸了解與學習到社工不是要控制自己,而是和自己討論出更好玩的遊戲方法。芋頭漸漸地可以慢下來聽大人說話了,也因為芋頭可以有自己表達想法的空間,所以變得不再處於警戒狀態,或隨時要發動攻擊的姿態。這些改變,讓芋頭開始覺得遊戲變得好玩了。

家長也藉著諮商了解到自己的焦慮感源自哪裡(有些可能是受暴後的創傷反映),進而可以更加照顧自己,讓教養孩子變得容易一些。社工也與家長討論著芋頭的改變,帶著家長練習聽懂孩子的聲音、同理孩子,讓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陪著孩子一起多嘗試以增加自信心。

這個技巧看似簡單,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卻有許多眉眉角角,像是依照當下的狀況需要辨識孩子準備好了沒,而不是依照大人的需求來決定要不要討論。過程中也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表達,而不是又再一次被否定,多次的受挫可能會讓孩子以為大人不會接納自己,漸漸地練習重新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在現實中這群家長與孩子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復原旅程,這段路程很艱辛,也需要帶著勇氣與堅定的內心。

最後在此邀請民眾們,讓我們一起陪伴這群受暴的家長與孩子,讓他們知道,不用獨自一個人面對,我們陪你們一起安心長大。

文/ 新竹工作站社工 郭怡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