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高衝突爸媽的迷思

2019/10/09

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充滿著迷思,造成迷思的原因,有時是因為文化脈絡所造成,有時是因每個人的成長經驗差異帶來的,但我相信因為有「迷思」的存在,才會有「討論」的空間,畢竟每個觀點不見得是全對或是全錯,但如何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到彼此能夠接受的方式,那才會真正有價值。

還記得在我剛接手家事案件的工作,還在不斷摸索學習的某天,我遇到了小豪的爸爸,以及小梅的媽媽。

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阿!

小豪的爸爸不斷地在小豪面前抱怨另一半,並開始對她惡言相向;我趕緊阻止爸爸,在小豪被帶離開後,提醒告訴爸爸,盡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直接與對方爭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對方的壞話,孩子是會學習的,對未來在處理人際關係及衝突都會有負向的影響;語畢,小豪爸爸立即回我:「這又不會怎麼樣,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阿!」

這句話一直到現在還是言猶在耳,當下我花了許多時間說服爸爸,爸爸才勉強答應以後不在孩子面前講媽媽的壞話…

單親的小孩都很可憐

當我還沉浸在小豪爸爸那句話的打擊時,小梅的媽媽出現了。小梅媽媽不斷難過地訴說自己在這段婚姻的不適應與痛苦,但當我跟她提到離婚的意願時,小梅的媽媽卻很驚恐地看著我,說:「絕對不可以離婚,單親的小孩都很可憐!」

我聽完,自己做個深呼吸後,開始和小梅媽媽討論:

「若不離婚,繼續痛苦地待在婚姻裡,是否能有辦法全心全意地看到孩子的需要,孩子不斷目睹父母的衝突,是否還能快樂成長?」

短短一天的時間,就面對這兩個「迷思」,接受衝擊後回過頭來反覆思索,當父母在衝突的當下,孩子會有多麼的焦慮及不安?父母是否能夠真正的看見孩子的需要?只執著自己的迷思時,是否能聽到專業的聲音?

最終,我想分享幾個結論給所有還在衝突中的爸媽們:

1.對任何事情保持彈性

唯有彈性的面對每件事情,才有機會打開耳朵,聽到專業給予的建議及評估,自己在有彈性的過程中才不會因為過於執著,而做出較為偏頗的判斷。

2.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通常在我們情緒不佳的時候,只能單純的想到自己的憤怒或是難過,較難再去思考應該如何妥善的處理事情,同理面對家庭的問題也一樣,當大人在情緒上頭時,也相對困難看到孩子現在的問題及需要。

3.爸爸媽媽要過得好,孩子才會好

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理解在衝突的過程中最辛苦的絕對是爸爸媽媽,期待都能夠好好地照顧自己,穩定自己的情緒,無論是透由專業社工或是諮商心理師,都能給予協助,等待已經走出辛苦的歷程,再一起好好的與孩子討論他的需要,並給予最多的陪伴。

文/駐士林地院家庭暴力暨家事聯合服務中心社工員 邱絹茹
 


這是我們社工在法院服務時的故事,服務不同的家庭,就看到各種不同的人生故事。
請支持現代婦女基金會,讓更多弱勢婦幼、高衝突家庭可以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