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我只是渴望有個完整的家

2020/04/17

成家不容易,維繫家庭更困難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很難一言以蔽之。正如作家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裡那句知名的開場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暴事件發生後,許多服務對象立即面對關係存續的難題,走或不走同樣掙扎。做決定的過程中,有些人只需幾分幾秒,有些人則要花上數年、甚至一輩子。全因每位服務對象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困局。

是否要離開一段關係,令人進退兩難的關鍵點,在於華人的千年傳統:「完整家庭」。無論性別為何,多數人都謹守這個基礎:誰先提了離婚,誰就是使家庭破碎的罪人,雙方無止盡地爭論對錯,把彼此的付出放在天秤上比較。難以置信但確實常見的是「完整家庭」就這樣以爭吵不休或形同陌路的形式延續下來。

一對伴侶加上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是到近幾十年才開始流行,至今還有許多伴侶,在經濟上、在與婆家、岳家的溝通上,持續辛苦努力,才能勉強撐出一個小家庭的生存空間。想要有個形式上的「完整家庭」,已經面對重重阻力;若還想經營家庭關係、營造溫馨氣氛,更是不簡單的任務。

我們有衝突,我們也想留著家

身為家暴防治社工,我們在工作中看見,這麼多的服務對象,即使身體、心理受傷,也想再嘗試經營家庭、想與另一半和諧相處、想讓孩子有個溫暖安全的家。看見服務對象對家的渴望,讓我們更進一步,陪他/她們檢視各自的家庭關係。社工除了評估暴力嚴重程度是否必須緊急離開,更多時候我們也支持服務對象,在安全的前提下,一點一滴修補自己心中的「家」。

以此為基礎,家暴防治組從2019年起,開始試辦「家庭關係諮詢」方案,我們邀請專業心理師,整理家庭故事,協助服務對象,看見自己的習慣與價值觀,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影響服務對象與每位家人的關係。

改變自己的習慣並不容易,家庭關係的修復,更需要持續的行動與時間的催化。「家庭關係諮詢」能提供的名額雖然不多,但當服務對象告訴我們:「我們最近比較少吵架」、「我好像比較懂他/她的意思了」,我們也看見,改變,正在服務對象身上逐漸發生。

凡人的幸福,需要不凡的努力

很多服務對象對微小的改變嗤之以鼻,認為「只是少罵兩句,又有什麼了不起」。這類話語背後,隱藏的是多年來的挫折與受傷,也暗示了家庭問題是如何的糾結複雜。面對累積多年的家庭問題,本就不是一兩次的諮詢能解決,更需要長期投入的決心。

令人感動的是,我們看見真的有服務對象,願意跳出舒適圈,例如練習在情緒激動時,忍住找個喘息空間,先照顧好自己、再與對方互動,又如鼓起勇氣,嘗試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與感受。這些過程並不容易,社工在每次服務中持續提醒、肯定、支持服務對象,一起練習不放棄,也是促成改變重要的原因。

「完整家庭」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家人間彼此的心能否貼近;關係存續不一定是重點,家人之間每次互動能更改善,才能一步步走出家的感覺。我們期待透過「家庭關係諮詢」或更多其他的方式,協助服務對象更了解自己的家庭關係、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願每位踏實努力的服務對象,都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文/家庭暴力防治組社工 陳謙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