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聞稿】安心亞 X 吳可熙 女力合擊性暴力 - 2021展心復原計畫

2021/04/16

為呼應近年國際 #MeToo 聲援浪潮,現代婦女基金會自2017年起將每年4-5月訂為性暴力預防宣導月,透過各式管道呼籲社會必須為終止性暴力採取行動。今年除持續邀請去年就擔任代言的安心亞,本次更加入吳可熙,由兩位知名演員共同擔任倡議大使,女力加倍、攜手破除性侵迷思。



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王如玄表示,台灣性侵害相關法令和保護措施雖已存在20多年,但被害者的恐懼仍然存在、困境也依舊難以被外界理解,讓他們的求助說不出口,而這樣的結果將造成加害者有恃無恐、不斷犯案。現代婦女基金會近期調查發現,90%的職場性暴力女性被害人,會受到旁人眼光、公司態度與行為人的權勢等因素影響,而選擇不採取正式管道處理案件。該會另一份調查也顯示82%的受害者曾試著說出自己的性創傷遭遇,卻經常面對周遭親友的否認、淡化、逃避或指責,可能使得被害者陷入更深的困境而加劇傷害。加上社會輿論經常檢視受害者的外貌或言行,包括「行為不檢」、「另有所圖」、「不合常理」或「沒有自我保護」,好像受害者才是做錯的一方,這樣的檢視與指責,也成為壓迫被害者的幫兇。


為了增近民眾對性侵被害者困境的理解,現代婦女基金會邀集新銳設計師策畫創作,透過打造裝置藝術,以視覺具體呈現性侵被害者的處境,期待增進社會對此議題的認識。本次亦跨界邀請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師生協力製作,並由安心亞、吳可熙兩位倡議大使,與攝影大師蘇益良參與裝置藝術設計創作,而這也是台灣首度透過裝置藝術,表達難以言說的性侵被害者困境的創舉,期盼用設計力重新塑造觀看社會議題的視角,擴大溝通的可能。


近期宣判、被視為台灣 #metoo指標性案件的高雄某國小體操教練長年性侵選手案,就是說明被害者困境的實例。教練長期對當時還是國小/國中的孩子們恣意傷害,可能會以關愛之名包裝,或威脅影響未來體操生涯發展的權勢性侵,除了讓人恐懼,被害者更擔心說出口後,周遭親友不相信平時嚴格的教練竟會傷害孩童,進而可能受到責罰。被害孩子長期生活在被傷害的痛苦中,在有口難言、逃無可逃的狀況下,只能自我說服加害者並沒有帶來傷害。這些年幼時遭遇性暴力的孩子帶著創傷長大,當有一絲絲能量得以面對和揭露惡行時,卻可能因為追訴期已過或事發久遠蒐證不易,而無法讓加害人獲得應有的懲罰。

擔任本次倡議大使的安心亞表示,自己參與演繹的是名為「夢魘」的黑色裝置,呈現的就是被害後的身心狀態,透過一些私領域常出現的雜物,呈現阻擋被害者求助的,可能是說不出口的羞恥感、身邊的親友責備或擔心家醜外揚,甚至是加害者長時間的持續傷害威脅。有些被害者的求救並沒有獲得解救,反而陷入更深的傷害,希望讓民眾更能理解被害者所處的困境。「加害者是社會共同姑息的!」安心亞說。若不希望這樣的遺憾繼續存在,只有更紮實的情感教育與性教育,讓社會因理解而減少對被害者的指指點點,讓被害者不需要再獨自承受說出口的恐懼與再次傷害,才能更早一點讓加害者停止惡行、接受該有的刑罰。

而曾飾演「灼人秘密」性侵被害者一角的吳可熙表示,上述體操界性侵案,直到十多年後被害者才有勇氣對外訴說,但外界仍然排山倒海的質疑「當時為什麼不說,都過了這麼久才講一定別有目的」、「當時怎麼不求救」。被害人惶惶終日擔心身份被肉搜公佈,讓現在的丈夫婆家知悉,或甚至連累整個家庭被指指點點。「在其他的新聞案件中,我們也經常看見社會檢討被害者的穿著、言行,認為是被害者自己招致性侵的結果;或是傳統觀念下,對於女性受性侵後失去貞操而感到丟臉與侮辱的反應,種種不友善的輿論,讓說出來的代價這麼大,誰敢說出來?」吳可熙說。這些言論與壓力如同一道隱形的圍籬,將他們困住無法對外求助,因為每求助一次,可能換得更大的二度傷害,有時這些傷害更甚於原先的暴力事件。

倡議大使吳可熙參與演繹的是名為「無助」的白色裝置,呈現的是外界二度傷害造成無法逃脫的困境。現實生活中常看到的交通安全錐是為了隔離出安全距離、救生圈也是為了挽救生命,但在被害者的世界裡,卻變成阻擋向外訴求救的阻礙;而鍵盤後的酸言酸語、惡意媒體的推波助瀾,都讓被害者的求救聲音更加微弱、無助。透過在外隨處可見的物品,讓民眾更能理解被害者所處的困境,是那麼的日常,也彰顯著二度傷害近在咫尺。

王如玄表示,若身邊的社會支持足夠,被害者較可能對外求助,且復原速度也會加快。社會支持是最強大的保護因子,決定著創傷的持續惡化或邁向復原之路,因此希望邀請社會大眾,從理解、體會被害者困境開始,捐款支持「展心復原計畫」性侵被害者服務經費,為建構更安心的社會努力,陪伴受害者一起展開復原心旅程!

4月28日是國際丹寧日,安心亞、吳可熙與現代婦女基金會也號召民眾,透過置換臉書特效框、IG特效框,聲援性侵被害者。後續該基金會也將辦理系列講座、活動,有興趣的民眾請持續關注現代婦女基金會官網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