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夾心餅乾兒童團體

2021/11/16

為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就像一座大山,在父母庇蔭、支撐之下,孩子能無後顧之憂的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行走。但在法院深耕多年的我們,實務現場血淋淋的看見,長期處在父母衝突中的孩子,面臨許多的情緒困擾。他們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有擔心、焦慮、自責、害怕、恐懼等情緒,且這些情緒經常是交錯在一起,有的孩子甚至覺得需要照顧父母的心情,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有些孩子則是因為年紀小,對於辨識、表達情緒的能力有限,因此常常會感到無力挫折。

我們已經連續6 年在暑假期間,辦理高衝突家庭夾心餅乾兒童團體,今年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本來想忍痛取消籌辦已久的兒童團體,但一想到每次的團體總是能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能力、學習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及找到紓解情緒的方式,我們知道兒童團體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因此我們重新規劃將現場的團體活動,改成透過視訊的方式進行。於是,社工與心理師如火如荼地重新設計適合在視訊時做的團體活動,並將孩子們在團體時會用到各式各樣的媒材打包郵寄給孩子們。

第1場團體活動開始前,孩子們因為互不認識,又彼此在不同的空間,大多都靜靜地坐在鏡頭前等待活動的開始。心理師及社工好奇地關心孩子參加兒童團體的原因,有些孩子困惑的表示「不知道」、有些孩子無奈的表示「被爸爸、媽媽逼來的」、有些孩子則明確表示想要「學習抒發情緒的方式」。不論孩子是什麼原因參加團體,我們都期望能夠在短短的4 場團體活動中,陪伴孩子度過家庭風暴。

皓瑋暑假後就要升上小學三年級。在心理師及社工講解活動內容後,皓偉與其他孩子拿起剪刀、色紙及彩色筆,埋頭認真製作屬於自己的「煩惱減壓小書」。皓瑋分享著他的書裡面有一座綠油油的「大山」,他說著爸爸媽媽常因為他的事情吵架,以及會罵他沒有把事情做好,爸爸媽媽這座「大山」,壓在他身上,讓他感覺喘不過氣、很煩、很想哭,想躲回房間。此時,孩子們之間似乎跨越了彼此之間的網牆,開始有孩子附和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常吵架。

心理師帶著皓瑋和其他孩子回顧之前團體活動時,曾教導過的情緒紓解方式,孩子們一搭一唱,建議皓瑋可以回房間捏壓力球、做自己覺得開心的事情,或是抱抱能讓自己心情好的玩偶等,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兒童團體落幕後,當初是被爸爸、媽媽逼來參加兒童團體的皓瑋,他跟我們分享:「活動過程中感到開心,學習辨識自己情緒,以及找到紓解情緒的方式,希望之後還能再參加。」看到這些帶來的小小的改變,這就是我們一直舉辦兒童團體的動力,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團體,加強孩子的自我瞭解及自信心,幫助孩子跨越因為爸媽衝突所帶來的負向影響。

文/ 駐士林地方法院家暴暨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陳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