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工充電站

2018/07/04

  很多時候,社工的能力會被個案挑戰,尤其是年輕的社工,個案會質疑社工的年齡、是不是已婚、是不是已經有小孩等等,他們會覺得社工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怎麼可能理解他們?當個案有這些懷疑的時候,就很難相信社工可以協助他們什麼,更不願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而社工也會受到極大挫折。

  為了和個案建立良好的關係,協助他們走過人生低潮,社工需要不斷精進工作的能力,我們都會邀請各界前輩來協助社工的自我成長。這次邀請到慈濟大學賴妍諼助理教授來分享個案工作處遇技巧,運用諮商理論與會談技巧協助受暴婦女,讓服務可以更加貼近個案,陪伴個案一同走過受暴歷。

  受暴婦女的受暴歷程很漫長,他們被困在不平等的關係中,受盡責難和貶低,自信心早就被磨光,陪伴過程中的諸多挫折感,也時常讓社工感到無力。老師讓社工們在紙張上描繪自己的雙手,讓大家給予自己回饋及關心,鼓勵社工要關注自己的狀態,看到自己陪伴婦女的一路艱辛;社工們分享平日面對的大小事,像是個案帶來的挫折、體制的不平等、無限的行政作業…等,她們在很多時候很無力,覺得自己做得不理想、不夠好。

168-006.jpg

  「即使這一路走來很艱辛,但你也挺過來了!」老師要社工們給自己最棒的鼓勵,給自己拍拍手!同樣的,也要用這個方式讓個案看見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正向的鼓勵,或許能喚醒個案內心勇敢自信的自我。透過這樣的自我瞭解、給予適當的鼓勵,無形中我們與個案能更進一步的靠近。

  課程中也不斷提醒我們,要注意「看見人而非只看見問題」。社工的工作很繁雜,時常陷落在忙碌的工作流程而忽略細節,導致我們只看到問題所在,卻忘了個案自己的優點及能力;社工在與個案工作時,應該站在個案的角度來思考,不能只是用社工的角度來看問題。

  豐富的課程讓每個社工都充飽電滿載而歸,帶著與受暴婦女在一起的決心,提供他們最需要的服務和支持。當社工有足夠的能量和專業知識,相信個案們也能感受到社工的真誠,更願意讓社工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讓社工有榮幸陪伴他走過甘苦的這一段,一起見證美好的未來。

(文/駐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社工 高欣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