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個案的面具

2019/11/26

「我們一起走」

「已經夠努力了,不用一直都這麼的努力」

「要告訴自己已經盡力了」

「要相信這世上一定有人能看見我們想隱藏的傷」

在展心創傷復原中心,我服務了許多童年遭遇性創傷的個案,由於當年傷害他們的多為家人或熟識者,也因當時年幼而不知如何求助。他們獨自帶著傷口,經歷了結痂、掀開、潰爛、再掀開的反覆過程直到現在,用自己的方法掙扎著活下來,度過了許多年才走到我的面前。

我常看見個案內心最深處的傷痛,他們的創傷隨著時間發展成了慢性的樣態,長期影響著他們的身心發展、與他人的互動關係、親密關係以及情緒調節能力,甚至是性的障礙。性侵害多半沒有外傷,加上事發已過多年,他們所受的傷容易被低估,或被認為時間可帶來療癒。我看見他們在長大後,有些人因憂鬱、焦慮、恐慌、失眠等精神症狀求助精神科門診,透過藥物才能讓自己得以睡覺,也掩蓋了真實的傷口。或許藥物能提供短暫的安撫效果,但卻無法治療長年以來潰爛的創傷。

而孤單感,更是個案經常在漫長復原歷程中所經歷到的。他們常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不同,在人群中總感到自己格格不入。以前,他們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跟其他人一樣,只能戴上面具隱身在人群中,期望不被注意到自己的異狀,卻又期待著受傷的自己能被看見,能被好好的照顧著。

我們透過舉辦團體課程,讓成員更了解自我狀態、可以宣洩情緒與自我揭露,也在人際互動的體驗中,看見自己與其他成員的相似之處,減少孤單的感覺。

在團體裡,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也不奇怪。原來不是只有我帶著面具面對這個世界,原來我們都曾在背後哭泣,原來有時候我們需要離開人群才能自在,原來我們都曾因為說出事實而受傷,原來我們都是這麼努力地走到現在,原來這真的不是我的錯,原來我是可以生氣的。原來這些張牙舞爪的情緒,或旁人看似奇怪的行為,都是創傷在大腦留下的痕跡。原來….原來…

這些看似一般的原來,卻在個案的內心存放了許久,沉重的無法和旁人討論。

每當成員分享自己的心情,其他成員認真點頭回應時,我看見了每個人表情的變化。當每次團體結束,請成員送給自己及團體一句話時,總會從他們的話語中看見被傷痛摧殘後仍保有的良善。

他們不必再假裝自己沒有傷,而是試著帶著傷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可以休息的空間,讓自己有時候能脫下面具,看看真實的自己,喘口氣,再繼續帶回自己的面具去面對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並不溫柔完美,但大家一起走,總會找到屬於自己自在的世界,願在那之前,這個團體能成為那柔軟又有溫度、能支撐他們的地方。

文/現代婦女基金會展心復原中心 林芮璿社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