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拿失控的憤怒怎麼辦?
我該拿失控的憤怒怎麼辦?
你可以說你看到我沒做家事,
心裡很失望,
但罵我「不負責任」,一點都不會讓我更想幫忙。
你可以說我拒絕你的追求,讓你頗為受傷,
但罵我是個「木頭人」,並不會讓你將來更有希望。
是的,你可以說我做了什麼、什麼沒做。
也可以解讀我的話語或行為。
兩者我都承受。
但請勿將它們混合。------ 馬歇爾.盧森堡
當我們只反映出觀察到的狀況,可以幫助雙方對焦,例如,我看到你沒做家事。而單純講述自己的感受,幫助別人了解自己的心情,例如,心裡很失望,但兩個混在一起的標籤作用,如不負責任,則容易讓對方感受到被評價、被貶低。
推行非暴力溝通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到,如果暴力指的是會造成傷害的行為,生活中有許多習以為常的溝通方式,其實是暴力的。當你忙著批評別人,就沒有空愛他們。
「暴力」有各種類型,直接傷害的肢體暴力、怒罵恐嚇的語言暴力、冷漠輕視的冷暴力、控制生存的經濟暴力。如果「暴力」會說話,或許它會說,是「憤怒」帶我來的!!當關係走向破壞性的發展,底層是憤怒與無助的失控感
推動著它。
我們今天不談家庭中的正能量,來談談怎麼安頓家庭溝通中的負能量,憤怒!! 這裡的討論不是聚焦在持續的暴力虐待行為,更多的是討論如何憤怒未引發傷害之前,我們可以做什麼。沒有人希望家庭中的憤怒演變成關係中有毒的傷害,而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簡單粗暴的做法來解決問題,真的可以消除憤怒嗎?!
暴力循環是由美國學者沃克(Walker,1979) 訪談婚姻暴力受害者發現,暴力循環分為三個階段: 情緒張力上升的緊張期、嚴重衝突的暴力發生期、懺悔彌補的和平蜜月期。憤怒失控後的暴力行為伴隨著愧疚,希望彌補或改善沒有達到期待的效果,張力則持續上升。張力不會因為爆發而消失,直到打破暴力的循環,它才會停止(Lindsey,2000)。也就是說,暴力行為無法真正終止憤怒,反而會不斷循環。
我們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
面對森林野火蔓延,火勢控制會預先撤離危險區域的民眾,也會預先伐掉一些區域的樹木,騰出一個空間,控制野火延燒的方向與速度。在家庭親近的關係中,為了一時的憤怒失控留下的傷害而懊悔,卻無法避免面對關係困境的無助。家庭中想留住的是「愛」,不是「傷害」。我們需要為「憤怒」設立緩衝區。
釋放「憤怒」的束縛,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事?
我們練習將「愛」與「傷害」分開來,愛之深,不一定要責之切。有覺察的選擇互動方式,建構有效的溝通策略,擁有為自己與為家人帶來好運的錦鯉體質。練習不批判的覺察,用自我覺察拿回生活的主控權。能對自己正確的覺察是一個禮物,練習從身體感覺、想法念頭、情緒狀態、情緒表達的自我覺察來擴充我們的安全緩衝區。
一、覺察身體的線索
如果表達或連結自己的情緒有難度,可以從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開始。身體感覺可以提供我們憤怒爆發前的早期警訊。肩膀開始緊繃、頭開始痛、臉部緊繃、呼吸短促、焦躁感、恐懼感等等。觀察這些感受,不批判自己,也不
強迫自己要變好、變平靜。也可以觀察自己的呼吸,在當下待一下子,觀察氣息進來,觀察氣息出去。帶一份理解,謝謝身體的提醒,我注意到了,好好回應自己的狀態。例如,我的頭在痛,肩膀很緊繃,我需要休息一下。
二、好好的生氣,「寫下」自己的壓力
情緒是自然流動的,傾聽自己的憤怒,釐清自己的念頭。用紙筆寫下自己的壓力源,有外在的壓力,如經濟因素、人際壓力、環境因素、工作壓力、交通因素上的各種不順心的事。內在的壓力,如擔心、失落、焦慮、失控感、格格不入等不舒服的感覺等。把情緒的重量用文字釋放到紙上,再慢慢刪除不重要的事、不合理的想法,釋放心理空間。
三、善用情緒量尺,從生活細節中尋找亮點
檢查自己的感覺,將情緒的強弱程度用量尺刻度的概念來表達,幫助與自己、與他人連結,例如: 這件事讓我有8~9 分的憤怒,6~7分的焦慮,和3~4 分的難過,還有5~6 分的自卑。這樣的說明不只有憤怒會被看到,也有機會談談憤怒之外的情緒,進一步探索背後的渴望與需求。例如,我難過和自卑通常不表現出來,因為我不想被別人看衰,我希望別人信任我。也可以進一步提取成功經驗,在這一週有效的溝通經驗中,那個不同以往的經驗裡,我做了什麼? 以及沒做什麼? 帶來了什麼幫助?
四、練習說出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危機,試著具體的說出自己的需要
說出自己的感覺,用明確的情緒字眼代替模糊的情緒字眼,幫助別人可以明白自己的情緒座標。如,我感到生氣、憤怒、害怕、不安、焦慮、猶豫,是明確的情緒字眼,而不爽、不舒服、不順眼是較模糊的情緒字眼。具體說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未被滿足的需要。例如: 我希望我在講煩心事的時候,希望你可以陪我一下,你可以放下手機,靜靜的聽我說。
五、暫停,刻意的移動自己的注意力
面對怒不可抑的時候,離開現場,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冷靜,簡短的說明「我需要暫時離開」,並安靜離開。停止放狠話。走一段路、騎腳踏車、逛逛便利商店,移動自己的注意力。使用暫離的行動,減少憤怒的干擾,也減少失控的挫折感。比起失控動粗再憤而出門,有覺察的暫離行動相對是負責任的。無法外出的話也盡量讓自己有暫停下來獨處做事的轉場。
六、如果說一說怒氣又上升怎麼辦?
在回頭討論重要的議題時,若意識到自己即將失控,那就再次暫離。直接說明自己的需求,我需要先冷靜,一小時之後我們再談。不急著一次把情況全部修正,持續的溝通,像拼圖一樣,一點一點的擴充,分階段的開展完整的圖像。
感謝「憤怒」的提醒,我有不同的選擇,不讓「懊悔」找上我,我們保持安全距離。持續的覺察,幫助自己做正確的選擇,讓「平靜」、「明智」與自己在一起。
文/ 諮商心理師 王嘉琪